2020年6月,關于北京小客車的車牌名額分配,又有了新的計劃,也就是將車牌首先分配給無車的家庭,并且預定2萬個名額。
北京市給無車家庭車牌,雖然出發點是公平,但執行復雜性高,其實很難保證公平。另外一方面,這其實也帶來了一個誤區——車是必需品,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輛車。
下面是北京市交通擁堵的情況。
北京市限制私家車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公共交通、包括全市交通資源的合理分配。“北京戶籍無車家庭”這個問題,如果是公平的問題,那其實也應當是從“待分配的車牌”里面進行分配,而不是另外額外拿出2000個名額。
如果為了無車家庭,就可以拿出2萬個新車牌,這其實與北京市限制車牌的方式并不相符,可能也只是權宜之計。
在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當中,倡導綠色出行、共建綠色北京市一個關鍵的目標。如果為了無車家庭,就可以增加目標,這與初衷其實也并不一樣。
向無車家庭傾斜,這里面出發點是“公平”,有的家庭有了多輛車,有的家庭沒有車。但公平的原則應當是總量不變,可是這在執行過程中又有難度,因為動大牌的蛋糕,可能民眾的反彈更大,因此只能用了“增加車牌”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。
另外一方面,傾向 “無車家庭”,這種看似公平的方案,其實也有不公平的地方。無車家庭對于車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。如果定性為“無車家庭”都應當有車,這又是與綠色出行的方案并不相符。
北京車牌分配給無車家庭?出發點是公平
北京市給無車家庭車牌的計劃,本身是一個難度極高的事情,這里面不僅是執行復雜性高的問題,而且其實還帶來了“車是必需品”這個誤區。
按照常理,北京市限制車牌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,因此如果是為了保證公平,其實不應當增加車牌的總量,否則又是帶來的了其他的問題。